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DIY给儿子申请美国私校省的是钱拼的是爹!多数东亚父母,是在用“砸锅卖铁、在所不辞”的决心和勇气为子女的教育铺路。我的好友依琳也不例外。
三月第一周的周五,依琳收到了两所私立学校发来的offer,她目前在美国公立小学读二年级的儿子被录取了。让她分外惊喜的是,两所私立学校都给出了高额奖学金,分别可以覆盖儿子七成和八成的学费。
这对于普通中产、家里没矿、还有个二宝在上daycare每月需要支付高昂费用的依琳来说,绝对是泼天的喜事。
依琳是我朋友中少有的不鸡娃家长,目前全家居住的康涅狄格州。根据2023年US News 全美50州教育排名显示,康州的pre K-12教育位列全美第三,优质教育资源多、但竞争也是真的激烈。
拿到私立小学的录取不难(贵族私校另说),难的是她能为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儿子争取到丰厚的奖学金(纯DIY申请,没有找中介),她到底做对了哪些功课?在整个小半年的申请季中,她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建议和我们分享?
上周五,我收到A校的录取通知书,看到录取信里的一串金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和老公分别数了几遍位数,确定学校给的那笔奖学金足够覆盖孩子八成的学费,真是喜出望外。当天晚些时候,B校的录取信也到了,奖学金没有A校丰厚,但也足够覆盖孩子七成的学费。
私立小学的申请工作量和录取的严苛程度肯定不比私立高中和精英大学,但整个私立教育系统对申请者有着相似的衡量和考虑,能获得这泼天的奖学金,全家自然是喜不自胜。
学区可以是市级、县级或地区性的,负责自己的K-12公立教育,规模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拥有独立的财政权、人事权和教育行政管理权,所以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学校质量的高低完全由学区决定。
我家所住的学区范围里,有大藤校一所,也有在全美能排得上名的私立中学,但神奇的是这个学区的公立教育有些弱。娃读的是本学区评分最高的一所学校——7分。
对教育稍微有点要求的华人家长,通常只能接受9分和10分的学校,像我们这种7分的学校,在他们眼里是要被拉入黑名单的。
(儿子目前就读的公立学校低年级部半岛体育官网,K-2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校区,3-8年级的学生在另一个大校区)
我和老公没有太在意打分,因为美国教育的评分里有不少“正确”的因素,比如要顾虑到录取人种的多元化等,势必会影响分数。
但公立学校的师生比太糟糕。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26个学生。美国三年级以下的班级只有一个老师教主课,也就是说娃的英语、写作、数学这几门课只有一个老师教,相当于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级78名学生。
美国公立小学一个班级15人左右,20出头都是少见的。无论多有经验、多有责任心的老师,碰到这样的工作量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我们和老师开过几次家长会,老师对娃就是无脑夸,真让我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娃是个不得了的天才。和别的家长聊完后,发现大家得到的话术类似。
我理解老师,低年级快乐教育的底色+公立系统老师的缺失+庞大的工作量,老师没办法顾及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对每个孩子也很难做出系统、客观、细致的评价。
另外,这个学区的“含学量”实在偏低。我家孩子整个一年看了不下五场电影;各个国家的重大节日一定要庆祝,庆祝的方式就是做手工、听故事、看表演,课业当然就放一旁了。娃一年在校时间180天,有效学习的日子不知道有没有一半。
我们也并非要求孩子在学业上要取得卓越的成绩,只期望私立学校合理的师生比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我们申请的这三所私立学校普遍师生比在1:10左右,虽然低年级也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任教多门课,但还会有一个“副手”老师从旁协助任教,确保每个学生受系统、全方位的关注。
而且这些私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丰富多彩,比如我们申请的私立小学,除了公立小学常见的阅读、写作、数学这三门主课外,还会在低学龄阶段就开设西班牙语课、中文课、STEM课等;就连副课体育也有足球、篮球、射箭、棍网球(lacrosse)等好几个项目可以选。毕竟,一年三万刀的学费是真贵,师资、课程和硬件不过关,家长也不会买单。
(这是我们申请的其中一所私校运动中心的俯拍图,学生上体育课时会在这里,包括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室内游泳馆和篮球馆)
学习归根结底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努力,但好的师资可以引导年幼的孩子对学科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孩子漫长求学路上的基石。
我们的择校要求不多,只有一条:愿意给丰厚的奖学金。我们的家庭收入不足以全额支付私校三万刀的学费,家里老二的daycare费用太贵、老大还有四、五项课外兴趣班要付费,所以愿意给奖学金的私校是我们的首选。
很多家长申请私校会考虑升学率、学生组成、课程设置、老师背景等各方面,但之前公校的师生比拉低了我们的“下限”,私校再不济师生比也比娃目前就读的公校优秀,所以“还要啥自行车”。
B校是K-6年级的小型教会私校,欢迎不同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的申请者,给了我们七成的奖学金;
选择B校时,我们有点担心。我们支持信仰自由,但我们本身是无宗教信仰者,担心这里宗教氛围过浓会让孩子无法适应。
不过参加过几次学校活动、和老师、招生负责人、校长交谈多次后,发现他们给孩子“灌输”的宗教信仰就是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会学习世界四大宗教的历史,没有日常祷告、没有任何宗教活动,我们可以接受。
三所学校我们都带着孩子听了招生会,跟着校方工作人员仔细逛了校园环境和设施,并和三年级的老师就课程、教材和教学方面做过沟通交谈,也和已经就读的学生、家长聊过。
包括申请表、个人收入证明、孩子一、二年级的成绩单、目前孩子就读学校班主任老师和校长的推荐信、详细的家庭简介(家庭成员构成、父母职业情况等)、介绍孩子的个人陈述文书(介绍孩子的兴趣爱好、学术成就、优点、特长、社交技能、展现的潜力等)
问了儿子,测试不难,他说就是他同等年级水平的阅读、数学和写作测试。完成后老师会带着孩子去二年级的班级随堂上一节课,大约一小时,让孩子对这所学校的教学和班级氛围有所了解、老师也能给校方提供申请者的课堂表现。
三所学校我们分别和年级的老师、招生负责人、校长三方进行过三到四次面试。 通常和招生负责人的面试比较正式,需要家长亲自到现场; 与老师、校长的面试是通过zoom进行的,时 长 30分钟左右。
与其说是对家长的面试,其实更像是学校给个机会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之前的开放日参观是集体性质的,面试则可以结合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情况询问更个人化的问题(比如东亚家长关心的升学率、课堂教学等)、顺便吹一波自家的娃有多棒。
我们只申请了三所学校,从填写各种文件、申请文书、参观学校、家长与校方各路负责人的会面、孩子的测试和旁听、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其中一所学校邀请申请者来学校参加本校学生的活动日)等前后有十来项活动,每一项都需要家长全力投入。
我们能申请的不是、贵族私校,被录取我没有担心过,但C校还是委婉拒绝了我们。给出的理由是“你娃很优秀、但适合的申请者太多了,是否可以考虑去waitlist待着”?
我认为被拒绝的理由是C校家大业大,重心应该是在高中部,毕竟这是近几年内能给学校挣面子的群体,小学生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校也要考量给你投入那么多资金多久能回本吧。
(收到录取信的一周后,每个私校陆续发来了自己的“迎新”安排活动,比如新生家长的早餐聚会、溜冰休闲活动、学生心理辅导讲座等,虽然开学是九月,但不妨碍学校从录取信发布后就开始凝聚“圈子”)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次的申请经验,那就是家长要在申请中抛弃深入骨髓里的“东亚本能”——谦虚、低调、缺乏自信和“顾小家”。
首先,在个人文书陈述和面试中你要懂得如何花式“吹捧”自己的娃。撰写文书要求真求实,没有的事情不要写半岛体育官网,但亲妈亲爹滤镜可以开得足一些。
举个例子,我们在文书中分别提到了:儿子展现出的领导力潜能( 在足球俱乐部踢球很勇敢、有大局观懂得传球给队友) 、儿子作为二代移民但积极融入美国的兴趣(提前学习西班牙语)、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做作业时不用家长在旁边监督和催促)、运动健将(游泳、篮球、跆拳道小能手)半岛体育官网、多才多艺(热爱读书、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美国战争史知识、乐高大师、绘画有天赋并且在其中展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力)。
自信是美国文化的重要底色,如果说东亚本能是“我还有哪些不足,但我愿意努力学习和改进”、美国本能则是“我很自信,我可以学好一切”。要带着后者的态度去做申请。
面试中该有的礼貌和感谢还是要有,但态度上要不卑不亢。面试家长的目的不是低姿态去求钱的,而是要让学校看到你的整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支持、你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你对学校的疑问。
比如,我们在面试中没有谈到经济问题,而是会询问学校如何培养领导力?问学校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孩子在一起,还是会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孩子开放世界观的培养,校方怎么确保这方面做到位?以此展现我们对学校在各方面塑造孩子的在意。
这方面就要看你对学校了解地足够透彻了。比如我们申请的教会学校亚裔比例较低,我们就会强调自己作为华裔能够给学校在多元化方面的贡献(华裔的历史、节日、语言等方面都会付出力所能及的行动)、以及我们作为无宗教信仰者,如果在一家教会学校读书感受好,这会在本地的华人家长圈里形成传播的好口碑。
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封闭、昂贵,想要获取它们确实要“拼爹”。对于氪金能力十足的家庭来说,“拼爹”更多体现在经济支付能力方面;而对于像氪金能力有限的普通中产家庭来说,更考验的是你愿意在争取好的教育资源这件事上付出多少自己的决心、勇气、时间和精力。
作者:静思,独立撰稿人,育有一儿一女,已出版《关键突破:25个直击问题本质的解决利器》、《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