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为何没入选?明代文人有所谓前七子、后七子,王世贞是后七子之首,而且很多人认为这么评价他,委屈他了,他和别人不是一个档次。王世贞领袖明代文坛二十年,又特别喜欢提携后进,口碑好极了。
所以很多作者、作品都喜欢蹭他的热度。比如说《金瓶梅》的作者不知道是谁,好多人就说,是王世贞写的;比如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要提升作品的知名度打口碑,怎么办?找王世贞作序。
但是王世贞所说的“四大奇书”,并不都是小说,他说,《史记》《南华》《水浒传》《西厢记》,是“宇宙四大奇书”。
《史记》是历史著作,《南华》也就是《庄子》,道家的书,《水浒传》用今天的话说是长篇白话小说,《西厢记》则是杂剧,四部书,是四类作品。
他从小学的是四书五经写八股文,没有学习过行政技能,他一点也不专业,专业的是师爷,是书吏,一专业,那层次就低了,社会地位就低。
那你说他是专业的学者或者文人吗?他的职业或者人生追求是当官啊,就算他境界高,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得通过当官来实现的啊。他也不是专业的文人,还鄙视文人呢,“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就是文人自己说的。
再比如说,要是你生病了,医生找业余的还是找专业的?一说,这位是这一带有名的医生,给人感觉就是,骗钱的,他家门外,不知道有多少冤魂晃着呢;相反,说那位老先生,饱读诗书,也喜欢岐黄之术,等闲是不给人看病的,是我好说歹说,他才愿意给你瞧瞧。诶呦,可算有救了。
所谓,读书境界也要打开。你看王世贞这个四大奇书的书单,四部书都不是同类,《史记》《庄子》早就是公认的经典了,《水浒传》《西厢记》,很低俗。可是把这四部书放在一起合适吗?想想还真挺合适,共同点,就是“奇”。《史记》多奇啊,司马迁是以“好奇”著称的;《庄子》多奇啊,那个想象力,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太奇了;《水浒传》奇不奇?《西厢记》奇不奇?谁能想到,一般文人瞧不上的英雄好汉、才子佳人的故事,竟然能写到这种地步?
这是王世贞开的四大奇书的书单,但是他这个说法,后来并不流行,更广为人知的,还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四大奇书。
要卖书,就要找目标客户,要讲个垂直细分。小说要面对的主要群体,并不是知识精英,还是不要混搭、分类清楚比较好。今天也还是这样,这是经济,这是法律,这是历史,这是文学,书店里也都是分开摆放的。
这个四大奇书的特点,都是长篇章回小说,文字不难懂,只有《三国演义》不是白话,但也是最最浅近的文言文了。
要说还有点争议,就是有人想把《三国演义》拿掉半岛官网,叫三大奇书;又有人提出,还叫四大奇书,但拿《封神演义》把《三国演义》换掉。
这些人倒也不一定是觉得《三国演义》写得不好,而是他认为《三国演义》太“正”了,讲究个忠君爱民尊刘贬曹,价值观是多么正确;内容又是所谓三分虚构七分写实,好多正史里都有依据,你这么正点,叫什么奇书呢?当然为《三国演义》辩护的,就说《三国演义》是正中见奇。
总的说来,明代的长篇章回小说,确实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部写得最好,影响力最大。
一个突出的证据就是,别的小说写出来,就喜欢和这四部相比较,或者宣传语是,我这书比那四部还好。——当然,宣传语不能信,反而倒是证明这四部书,“奇书”的地位是公认的。
众所周知的是《红楼梦》,《红楼梦》一出来,自然又有人想拿《红楼梦》把《三国演义》换掉,另外还有《儒林外史》,也水平很高。
另一方面,一些知识层次更高的文人,加入到小说作者的队伍里来了,甚至于有人写小说,就是为了秀一下自己学问有多好。这类小说可能是根本没有市场的,作者就是自嗨,顶多是小圈子里嗨一下。
小说创作有它自己的规律,真不是文化水平高就能写好的。像曹雪芹、吴敬梓这样文化水平比较高,又特别会写的作者,其实是很少的。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的文学作品的价值排序,变了。陈独秀那篇著名的《文学论》,有这么一段话: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这话是中文系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的时候要背的,这标志着对文学价值的认识的转型,也是中国现代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新标准下,要在古代文学中找到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白话小说当然也就咸鱼翻生了。胡适开列“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把《三侠五义》《九命奇冤》这些小说都列进来,搞得梁启超不服吐槽:“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但是不服也没用,白话小说就是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了。
有了这个价值观的转变,才有“四大名著”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奇书”还是“名著”,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奇是新奇刺激,奇并不代表高级,说它奇,恰恰表明它在经典的框架之外。“四大奇书”,还是说这些书是消遣读着玩的意思。
“名著”就不一样了,那是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小学生的必须要读的。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价值观转型,再开明的家长,对孩子读《三国》《西游》,顶多也就是不反对吧,不会是“必读书”,学校更不会还要考这个。
这个学者杨津涛先生有过考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有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的出版计划,然后《水浒(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国演义》(1953年11月)、《红楼梦》(1953年12月)、《西游记》(1954年6月)相继问世。显然,这四部书已经被视为一个重要组合。但还没有四大名著这个叫法。
到1980年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说法,才真的流行开了。
第一,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半岛官网,只和长篇小说有关,和其他文学体裁无关。所以就不要问《聊斋》为什么不列入四大名著。
小说史研究者,往往会使用“六大长篇”这个说法,就是四大名著加上《金瓶梅》和《儒林外史》,比文学成就,这两部未必逊色。但是《金瓶梅》写得虽好,但太过赤裸裸,即使不被禁,传播还是会受局限。而《儒林外史》关注的是文人,讽刺的是文人,它的很多俏皮、惊警、幽默,只戳文人的笑点,它的沉重、虚无、绝望,也只有文人才有共鸣,简单说,脱离群众了。
像《封神演义》,影响力说实话不逊于四大名著,但它文学上太差,就不能放进来。《封神演义》这书确实很神奇的半岛官网,作者是个设定控,脑洞也挺大,有很多精彩创意。所以今天真是大IP,你要改编它,有很好的基础。改编有成功有失败,但可以肯定,《封神演义》如果照着原著拍,一定会失败。
另外像《说唐》《说岳》《杨家将》之类,在民间的影响也很大,但也是写得一般,“四大”也就没它们什么事。
就像现在有些文艺比赛,有专家评分,有观众评分,最后看综合得分。现在这个“四大名著”的说法,也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儒林外史》等等是被群众打分淘汰掉的,《封神演义》等等是被专家打分淘汰掉的,最终胜出的就是这四部了。
哪几部作品代表中国传统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现在这个组合,确实差不多是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