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专访广东省民宗委党组张科:办好民族运动会 推进新时代广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8月22日至28日,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各地级以上市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组成的22个代表团、26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四年举办一届的广东省民族运动会,是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展现全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举办全省民族运动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党的以来广东民族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广东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围绕这些话题,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委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张科。
答:民族运动会的宗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进步半岛体育官网、建设和谐社会。民族运动会既是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又是展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竞赛表演、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舞台;既是各民族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也是各民族互相学习、交流情感的有效途径。本届民族运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疫情零发生、赛事零投诉、安全零事故半岛体育官网,达到了“安全、顺利、精彩”的预期目标。如果要讲意义的话,可归纳四个方面。
一是展现了广东民族体育运动的新水平。全省民族运动会,是广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已成为全省各民族群众展示体育文化、增进团结友谊的盛会,已成为全省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省民族运动会沿着继承革新、继往开来的方向迈进,在探索普及与提高结合、群众性与专业化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了普及、提高、规范、科学的道路。全省组团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3个自治县为广东省代表团取得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本届运动会各市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组22支代表队参赛,对培养锻炼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和大型赛事组织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广全民健身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全省组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奠定基础。
二是展现了广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民族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完善政策举措,加大要素支撑,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民族地区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全省3个自治县、7个民族乡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例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韶关丹霞机场建成通航,途径民族地区的二广、许广、京港澳、广乐高速工程里程达到188公里。3个自治县许多均量指标已跻身全国120个自治县的中上游水平。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的承办地乳源瑶族自治县主动用好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将民族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通过举办本届运动会,县体育场馆设施、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广东省委、省政府选择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举办本届民族运动会,既是对党的以来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进一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争先创优、走在全国前列寄予厚望。
三是展现了广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气象。广东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有475万,是全国跨省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输入最多、增长最快的省份。举办省民族运动会,为全省各族同胞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平安、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各族人民增进彼此的理解、认识,将全面展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五个认同”,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展现了广东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新进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举办民族运动会,是党和政府对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加对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下,广东建立了2个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少数民族文化项目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山的那一边》瑶族民歌入选文旅部2021年中国原生态民歌节,《瑶山那抹红》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举办民族运动会,将进一步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培养造就一批民族体育、文化人才,使中华文化百花园更加枝繁叶茂绚烂多彩,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答:党的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融入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部署推动,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出台《广东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条例》等多个重要法规文件,建立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专题会议制度,确立省领导挂点联系自治县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部署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还健全了大型国企、科研院所、高校帮扶3个自治县“3+1”机制和珠三角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等制度。
二是全力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广东有乳源、连南、连山等3个民族自治县,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等7个民族乡和38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加大支持帮扶力度,推动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截至2020年底,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22年上半年,乳源、连南、连山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2.56亿元、29.1亿元、1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6%、4.5%。
三是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广东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群众在广东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安居乐业、和谐兴业。
四是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帮扶协作。广东带动受援地区和东西部协作地区,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心用情实施“粤藏同心幼教培训工程”“粤疆同心医疗救治‘结石宝宝’项目”等增进民族团结的工程。
一是进一步推动全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制定《广东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继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压实省、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全省民族地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二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制定《广东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行动方案》,推广广州、深圳等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城市经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街道(乡镇)等创建。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
三是进一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好意识形态“南大门”。
四是进一步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势资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广东将在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理论研究、深化教育实践、创设宣传载体、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好体育文化平台、打造旅游观光品牌等7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加强同港澳台及海外侨胞的交往交流交融,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发挥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半岛体育官网、兼收并蓄等优势,促进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广东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
问:面对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广东将如何构建“互嵌式”社会,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广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分布在企业、社区、学校等不同地方,既有集体务工,也有分散经营。我们将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创新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发挥城市的服务载体作用。推广广州、深圳、东莞市成功创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城市的经验,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依托民政、综治等工作平台,实现全链条服务管理。
二是发挥企业的就业载体作用。发挥广东企业主体多的优势,创造就业机会。与边远民族地区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族员工交流凝聚。
三是发挥学校的教育载体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为重点,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推广广东省民族班学生与本地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就餐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民族班学生与本地学生、家庭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全覆盖。
四是发挥社区的生活载体作用。组织各民族群众及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共建共管,通过举办联谊体育项目、重阳敬老、民族联谊、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系列活动,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之家”。
五是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社团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各族群众自我管理机制,拓宽城市民族工作渠道,参与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帮助各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国民族报记者 李晓东 撰文 民族画报记者 特木尔巴根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