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一文读懂党的98年体育史了解体育发展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七月一日,我们迎来中国党成立98周年。98年前中国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党的领导下,体育战线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凝聚人心、振奋民族自信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就与编者一起,共同回顾建国以来党的体育事业发展史。
中国党成立后,中国红色体育不断发展成熟。延安时期的体育独具特色,延安时期群众体育活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广泛性的群众性体育,使人民群众成为了体育的主体,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建国伊始,体育事业也同事业一样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建国初期,就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政务院建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各地、各部门、各系统也建立起相应的体育工作部门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此外还制定、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到1965年,每年全国有上亿人参加体育运动,有50多万人达到锻练标准,还兴建了许多体育场馆。中国运动员也在世界赛场上初露锋芒,新中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逐步兴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即把发展体育事业提上议事日程。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把握体育发展的方向,党和政府首先确定了发展体育的各项方针、政策。
1949年9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同年10月,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指出:“体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1952年6月,中央主席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指明了体育的方向,成为中国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1954年1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应该在广大群众中进一步开展体育运动,有效地增强人民的体质,并且提高我国体育运动的水平。”所有这一切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和基本方针,这是中国现代体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迅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1949年10月,在原中华体育协进会的基础上改组建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朱德任名誉主席,并逐步建立了地方和基层体总分会。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体育事业,并任命副总理贺龙兼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主任在体委所作的第一个报告就指出:“体育工作必须积极地为国家的总路线服务”,并提出“为了保证体育运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体委”。此后,县以上政府逐步建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等也建立了体育协会。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国防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这样,在党中央关怀下,我国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协调有效的体育管理领导体制,并形成三大系统,即国家行政部门系统、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
建国初,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极差的情况,曾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主张学生“健康第一”,提出应采取行政步骤加以解决。1951年8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强调了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并将改革学校体育纳入了议事日程。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于次年纷纷设立体育处。
党中央在1957年正式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后,学校体育的地位大大加强。1961年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和中师体育教学大纲,在各级学校广泛开展以“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上两次体育课,每天一次早操、次课间操或眼保健操,每周两次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活动。随后,各级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开展。至此,我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形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1954年1月,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中切实开展起来。”并要求“工会应具体领导厂矿、企业中的体育工作、使之得到正常的开展”。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其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厂矿、企业中职工群众体育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有计划、有领导、有准备地在业余时间开展职工群众体育活动。同年11月,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工体育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关于职工体育运动暂行办法纲要》,提出“积极领导、逐步发展”的方针。从此,厂矿、企业、机关职工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
我国运动竞赛广泛开展。从1953年到1956年,短短几年间,地、市以上举行运动会达到6000多次,其中全国竞赛就有75次,为统治时期的八倍。在这些竞赛中,共打破全国记录1300多次,其中田径女运动员将旧中国遗留的八项全国记录全部刷新,男运动员将大部分记录打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最轻量挺举成绩为新中国创造了第一个世界记录,鼓舞了广大运动员的为国拼搏的信心。田径运动员郑凤荣于1957年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游泳运动员戚烈云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
国内运动水平的提高为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1952年,我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体坛上空出现。1953年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为新中国夺得重大国际比赛的第一枚金牌。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的3名队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此外,容国团在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荣获男子单打桂冠,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夺得男子团体、男、女单打3项冠军和4项亚军,在1965年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又荣获男、女团体,男、女双打和男子单打5项世界冠军,我国乒乓球运动会全面崛起并开始称雄于世界。
总之,新中国建立到1966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弱到强,逐步兴起,为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一开始,“”推行“怀疑一切,一切”的极左路线,使体育战线的党组织和各级领导机构都陷于瘫痪,体育报刊被停办,各项活动被扣上“封、资、修”的帽子,语录操、忠字舞代替了一切体育活动。他们全盘否定“”以前体育工作的成绩,给体育系统枉加上“独立王国”的罪名,诬陷和残酷贺龙同志致死。各级体委全部实行军管,广大干部、教练、职工作为“独立王国的公民”被下放劳动,进行改造,不少人被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派。各项体育制度被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先进单位被打成了“黑样板”、“黑典型”,整个体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文化大”结束以后,体育界经过拨乱反正,恢复调整,开始了全面的改革。群众体育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社会化程度逐渐扩大,正在形成一个全民建设热潮。学校体育教学得到强化,健全了体育教学制度。民族传统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正在向亚洲和世界推广。体育科学研究为在国际大赛中夺取金牌做出很大的贡献。竞技体育领域经过体制改革、竞赛改革和训练改革,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保持着持续上升的势头。
“文化大”刚刚结束后,国家体委及时地召开了城市体育工作调查会,提出恢复广播操为主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力争做到每人每天参加半小时的体育锻炼。随后,全国总工会于1979年在北京召开全国职工体育工作会议,重新明确职工体育应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着重抓普及,医疗体育活动,开展竞赛,推动普及促进提高。在各级工会和体委及有关部门具体领导下,职工体育蓬勃发展。在农村,体育活动也得以恢复和发展。1982年11月,国家体委、文化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农村体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措施。次年2月,国务院将这次会议的《纪要》批转到各地,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积极地逐步地把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的批示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标志着我国农村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5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司,加强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并分别于1977年和1978年对学校体育进行调查研究,重新编写了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使之更适合当时学校体育的实际。随后制定了一些基本法规,如各级学校体育工作的《暂行规定》以及《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等,改善了学校体育的管理。进入80年代,学校体育显著加强,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在贯彻执行有关学校体育的各项规定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不得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又普遍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达标”人数增多了,学生的体质明显提高。1993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会,以后,全国中会、大会渐成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极为重视,有关部门通过体育院校举办各种培训班,体育类高校也普遍设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调拨经费修建体育设施,在体育基础好的省、市抽调体育专业人才支援少数民族地区。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如今,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党的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现代体育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体育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为使我国体育运动尽快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党和政府在加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其更加蓬勃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并不失时机地抓提高,集中力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70年代后,不断举办大规模的运动竞赛,扩大国际体育交往,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竞技运动水平,增进了同世界人民的友谊。
中国乒乓球运动自60年代称雄世界后,一直长盛不衰。从1971年起连续参加了各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尤其在1981年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开创了由一个国家取得全部7项冠军和5个亚军的新记录,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胜利凯歌。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夺取1981年世界杯冠军之后,连续四次在世界大赛中夺标,成为“五连冠”,振动了世界体坛,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中国羽毛球队自1982年第一次夺得标志着世界羽毛球运动最高水平的“汤姆斯杯”后一直雄踞国际羽坛。中国体操队自1979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几乎在所有的世界性体赛中,都能听到高奏中国国歌,看到升起五星红旗。此外,中国运动员在跳水、登山、举重、射击等项世界大型比赛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体育运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勾画出一条中国体育腾飞的历史轨迹,而他们在比赛中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受到广泛赞扬。
新中国的体育科研几乎是白手起家。从1956年中央体育学院召开的第一次体育科学论文讨论会和1958年中国历史第一专门的体育科研机构——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以来,体育科研工作逐步在我国兴起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科研的成果也越来越多的在实践中显示其意义和巨大的作用。“文化大”结束后,体育科研工作出现新的局面。1978年,体育科技列入到国家科委制定的《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同年5月,国家体委下达了《关于加强体育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把科研工作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1979年,第二届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体育科研的方向与任务。进入80年代,体育科研工作步入机构健全,队伍壮大,硕果累累的新局面。
回顾党的体育发展史,不同背景时期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方式、重点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同时各阶段的发展思路、模式、机制之间又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特征,从而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道路和图景。当前,在国内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多领域、多样态、多方面交叉并进的发展态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提出的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