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超180亿投入建设体育场馆?除了办赛世界赛事名城还有啥用?首发就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男子足球杯赛,如此高调出道既是对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的肯定也是对其的考验。
2017年,成都首次提出打造赛事名城,5年过去了,赛事名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大家也都有目共睹。近日,《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赛事名城建设定下了更高的目标。
著名国际传播咨询公司 Burson Cohn & Wolfe(BCW)首席执行官唐娜·欧普拉托曾说过:“体育赛事可以成为促进一个城市国际化和创造经济影响的绝佳途径。”
纵观世界知名的体育之城、赛事之城,大多都拥有极富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世界级赛事,例如温网的举办地伦敦、环法自行车赛的举办地之一巴黎……
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成都在赛事举办上也是铆足了劲,成功举办世警会等99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其中2018至2020年累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67项。
2019年SPORTCAL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排名成都由第89位跃居至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
除了这五大赛事,《规划》还提出未来五年要打造以国际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为引领的赛事格局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到2025年,成都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50项以上。
和电子信息这样的“万亿级”巨头相比,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数据稍显暗淡,但要知道,在全国范围内成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能够排到全国前五,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
起步晚,发展快,增长高,成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也正因为此,《规划》才定下了到2025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相当于给成都体育产业发展定下了5年规模“翻番”的挑战。
和其他产业发展不同,体育产业的发展除了产业链上下游各大环节之外,与其他产业也有许多的可联动性。
其中,最明显的可能还要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关报道预计,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将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及官员来蓉,将带动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00亿元以上。
除了和旅游产业的联动,《规划》中还明确发挥体育赛事产业联动功能,以体育赛事为合作平台,支持“体育+”融合发展,将5G、AI、VR、8K等高新技术与场馆后续运营结合,以智慧化、数字化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促进体育赛事与餐饮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住宿、旅游、康养、文化娱乐、广告传媒、科技信息、会展博览、商业商务、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服务业增加新动能,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办赛是赛事名城建设的主要表现,那么通过办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推动实现全民健身则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5年来,成都规划建设了以天府奥体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为核心的“三公园多节点”场馆。
在大运会的筹备背景下,截止2020年末,成都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基本实现90%覆盖,除此之外,还在天府绿道植入了1300余处体育设施,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7平方米,为大家展开体育锻炼、参与全民健身提供了多样化的场景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载体。
运动设施的完善的确对带动居民参加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加至742万,全市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2020年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到93%,连续四年上升。
虽然,提升不断,但相较于世界其他体育大国还有一定的距离。(2020年美国运动人口达到2.297亿,运动参与率达到75.6%。)
对此《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可容纳10万观众观赛的诺坎普球场不仅仅是各大国际足球赛事的举办场地,同时也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主场。
赛事名城的建设不仅仅是举办赛事数量上的追求,更是成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推动成都实现全民建设的渠道。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承办国际赛事,可以唤醒城市的运动基因,帮助成都市民在运动中张扬生活个性、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