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

更环保更安全

半岛·综合体育官网入口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半岛·综合体育入口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行业新闻

半岛·综合体育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综合体育工业园88号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13800000000

半岛·体育网页版入口【UAS】王浩为 屈小羽 任飞丨校园体育建筑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发布时间:2024-06-03 15:46:51人气:

  半岛·体育网页版入口【UAS】王浩为 屈小羽 任飞丨校园体育建筑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预案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开始正式建立城市应急治理体系。2006年4月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首次将“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列入城市规划编制内容;2015年住建部发布GB 51143—2015《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2017年住建部和发改委制定并发布建标180—2017《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结合以上规范标准中的应急要求,最适合作为室内固定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即为体育馆半岛体育官网

  在城市中心综合体育馆资源丰富的地区,公共体育馆成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首选,原因在于公共体育馆的交通与城市接洽更便利,且其公共属性在改造和接管过程中的行政流程更简洁。但公共体育馆资源分布不均衡,此时校园体育馆成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补充,以平衡整个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使各个区域的应急人员、救助人员、应急物资就近分配,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征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市政府迅速响应,将征用的11座大空间公共建筑改造为方舱医院,其中9座为体育类建筑,而9座体育设施中有3座体育馆为校园体育建筑,包括黄陂一中体育馆、华侨城小学体育馆和石牌岭高级实验中学室内体育馆。

  在规划和新建校园体育馆设施时应充分考虑该校园体育设施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如新建场馆位于郊区,且该区域内缺乏其他大型公共场馆,故应在策划阶段从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应急避难场所改造可能性的研究和设计,使建筑单体具备纳入城市防灾规划的条件。

  此外,国外案例研究发现,因校园本身配备食堂、操场等配套设施,对体育馆的应急使用更有利。如2018年美国加州火灾期间,多明尼克大学健身中心成为志愿者临时驻扎地,因靠近大学食堂,志愿者可便捷获得餐饮供应;此外,同步配套的操场等运动场地有利于物资派发等人员聚集活动。以校园体育馆为核心、形成包括食堂、运动场地等开敞空间在内的应急组团,在必要时可转换为服务校园和社区的应急防灾场所,还可在水暖电市政配套方面适当提高标准,以适应应急转换需求。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日常熟悉的场地作为本校师生的应急场所,有利于缓解使用者的紧张情绪。

  欧美校园对体育馆的应急使用主要为即时短期征用,如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此类应急选择已建成的校园体育馆可节省临时场所搭建和拆除的时间与经费,并可直接服务于校园内数量集中的学生群体。同时可提供短期收容功能,包括收容自然灾害导致的无家可归人员,或为新冠轻症患者提供隔离场所,或为救灾人员提供临时驻扎地等。

  日本是地震、台风、暴雨等灾害多发国,其校园体育馆多考虑作为长期收容的应急场所使用。日本应急避难体系、措施、法规相对完善,“避难场所”概念自1923年日本横滨和东京一带7.9级地震后出现。在日本防灾体系中,各级别的避难疏散场所均离不开体育馆的身影。

  1)临时应急作为疫苗接种场所,需要具备登记、排队及接种后停留观察的空间,每个接种单元指标为60~300m 2 。

  2)避难收容(短期)功能单元较简单,仅包含“床+储物箱”或“床+椅子”,床之间未设置临时隔断,人均面积指标为6~9m 2 。

  4)方舱医院轻症患者收容参考短期收容;隔离患者收容参考长期收容。需满足水电设备使用压力,如至少2个水龙头/百人,且需考虑医护流线和重症患者的独立治疗空间。

  参考国内外校园体育馆应急避难的使用模式和指标,可知国外校园体育馆指标普遍高于我国的《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建议国内校园建筑应急提升指标可在规范基础上适当提高2~3倍。结合案例研究及我国相关规范,总结新建校园体育馆设计要点。

  作为应急避难的校园体育建筑应采用自然通风采光,以减少长期应急收容情况下能源的消耗;考虑平灾结合的卫生间与淋浴室数量设置,以及重大灾害中水电线路的缺停情况半岛体育官网,适当独立设置应急设备及线路。

  我国在城市体育馆分布不均、社区体育馆短缺的情况下,将校园体育馆纳入城市应急避灾体系是一种双赢选择。体育馆设计之初即需从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半岛体育官网、设备设施等方面为转换成应急避难场所提供预案。

  在校园体育馆选址上,可结合城市已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及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及确定应急避难级别。场址应选择平坦且地势略高的空地,远离高层建筑及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

  校园整体规划应适当考虑必要时体育馆区域的独立与隔离,以及周围建筑的避让,可结合体育场与广场灵活处理救援需求的增加设计;食堂、餐厅、超市等校园商业的邻近布置有利于灾时征用为避难场所餐饮及物品供给场地,在长期收容或隔离的情况下与体育馆共同形成具有一定舒适度的应急避难区域;考虑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结合,体育馆原则上位于校园与城市邻近的边界区域更有利于为城市提供应急避难服务。

  校园新建体育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结构稳定性,以应对地震、台风等极端自然灾害。考虑平灾结合的功能需求设计,利用体育馆室内空间满足救援收容场所、存储空间、后勤空间和会议指挥空间等需求,必要时还需设置隔离室和医疗室等。体育馆主体大跨空间内可采用可移动式看台和座椅,为应急避难提供更多有效空间;在校园存在多处体育馆的情况下,可将用于应急避难的体育馆定义为学生训练馆,不设固定座位,仅提供完整划分训练场地的大跨空间。

  以清华大学北体育馆工程项目为例设置应急转换预案,需要时可快速转换为服务于校园乃至社区的应急场所。

  体育馆位于校园东北角。在校内,体育馆500m服务半径可覆盖校园面积的1/4,服务半径内包含人员相对密集的学生宿舍区;校外,北体育馆毗邻校园东北门,可高效承接城市应急救援任务,进出校园便捷,且有条件设立道路指引,可与校内区域实现隔离进出。

  体育馆北侧为棒球场,南侧为校园体育场,可为应急救灾提供宽敞的室外空间,方便疏导人流,也有利于临时应急救灾空间的扩展建设。其在投入医疗隔离性质的应急救灾使用时,可有效增大与其他建筑的物理间隔。

  考虑平灾结合的功能需求,区域划分明确合理,流线清晰避免交叉。体育馆设置贯通南北的公共空间,有利于穿越体量较大的体育馆到达室外不同运动场地,且将不同运动空间分隔设于两侧,有利于人流疏解。应急状态时,贯通南北的公共空间具有高效的空间划分作用,对于以避难收容为主的应急避难,可将避难场所(收容空间和公共活动区域)与其他功能区,如后勤功能(物资存贮和应急指挥场所)通过公共空间进行自然分隔;若改造为方舱医院,可将医护后勤与开敞救助空间隔离,并在医疗空间附近设置较重症病人独立的救助空间。

  体育馆核心救助空间面积约3660m2,根据应急避难的人均面积指标,设置以简易床铺或行军床为主的短期收容,体育馆可容纳828个床位;对于长期收容,设置90个独立单元,增设围挡以提高私密性,每单元2~3个床位,最多可容纳270个床位;方舱医院可设置66个开敞医疗单元(每单元4~6个床位)及9个重症独立病房。综上,体育馆可为校园及周边提供1000人左右的应急避难场所。

  在设备设施方面,体育馆共设置卫生间18个,其中包含2个无障碍卫生间;14个水龙头;女士淋浴45个,男士淋浴41个,均符合应急避难场所不同应急情况下人员使用需求。体育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北侧为玻璃幕墙开高窗,可提供自然通风采光,有利于减少应急避难时期的能源消耗。

  随着我国对防灾体系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视,校园体育建筑平灾结合的设计理念符合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利用、有效征用”原则。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校园体育建筑弥补了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不均问题,其可为附近区域提供庇护,使人力物资的转运更合理。建筑设计中平灾结合式的功能布局使体育空间有效转化为高效且人性化的应急避难空间。

  [1]黄丽蒂,马慧芝,张天宇 . 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设计原则探析 [J].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12):22-24.

  [2]孙一民,吉慧 . 平灾结合,应时而变——体育场馆的防灾避难设计对策 [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113-116.

  [3]武陈 . 体育场馆作为救灾的避难场所的功能和作用研究[J]. 灾害学,2018,33(4):175-179.

  [4]凌云,赫磊 . 新冠疫情下城市避难场所改建方舱医院的规划策略 [J]. 北京规划建设,2020(5):73-76.

  [5]刘志军 . 体育馆临时转换为应急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建议[J]. 江苏建筑,2020(2):4-7,11.

  [5]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 .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