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网页版入口如果你倾注了感情那这个到手的物件就变成了收藏如果是为了占有,那到手的商品就只是一个商品;但如果你倾注了感情,那这个物件就变成了收藏。这个道理,适用于眼下“顶流”的冰墩墩,也适用于像郭磊这类收藏家手里的那些文献、海报、冰刀等。
国内第一本奥林匹克专著、3千多种海报、不同时期的冰刀、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专家、体育收藏家郭磊看来,其背后承载的精神和时代的烙印才是体育收藏的最大价值。
奥林匹克最早的中文翻译叫什么?在20世纪早期一些报刊中,哇利姆必克、欧林必克、夏令配克、亚林匹克等各种音译无奇不有。不过,在郭磊手中一本博物馆级别的藏品里,“我能比呀”的翻译却别出心裁。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一书,作者叫宋如海。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当时中国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因公务繁忙无法到会,于是电请在美国留学的宋如海以中国副代表名义考察奥运会,并向国际奥委会介绍中国举办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情况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搜集奥林匹克运动的资料介绍给国人。这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与奥运会有“亲密接触”。
考察结束后,宋如海写成了这本国内首部奥林匹克专著。他避开了OLYMPIC,而选用了其名词形式,直接使用了法语中OLYMPIADE(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将OLYMPIADE翻译为“我能比呀”。
“‘我能比呀’虽系译音,亦含有重大意义。盖所以示吾人均能参与此项之比赛。但凡各事皆需要决心、毅勇,便能与人竞争。”宋如海在书中解释道。
据介绍,该书于1998年被体育史学家发现,并被称“此书为中国第一部有关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文献,在奥林匹克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重现填补了中国近代体育史的一页空白,将会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促进奥林匹克史学的发展”。因其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的独特价值,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第一集的标题就是《我能比呀》。
郭磊提醒,本书在介绍第九届奥运会之前,配发有1928年初在瑞士圣莫里茨山中举行的第二届冬奥会上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钢架雪车以及著名女子花样滑冰选手索尼娅·海妮(书中译为海伦女士)比赛情景等五张图片。因此该书是第一本向中国介绍冬奥会的书。
由于当时冬奥会并不普及,规模也不大,影响力有限,并且和夏奥会在同一年同一个国家举办(1928年因阿姆斯特丹不具备举办冬奥会的条件才在瑞士举办),因此宋如海想当然地将本届冬奥会当成了第九届奥运会的冬季运动项目。
“这本书填补了中国冬季奥林匹克历史的一页空白,证明中国人在冬奥会举办初期就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郭磊说。
191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了第五届奥运会,并发行了350张官方海报,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官方发布宣传海报。海报用16种不同语言文字写成,因此海报有16个版本,其中竟然就有中文版海报。这张海报如是介绍:“瑞典京城司托克好而姆举行哇利姆必克万国运动大会。”郭磊注意到,海报上还印有当时的中国国旗。
“这张海报意义重大。因为目前关于中国与奥林匹克之间的渊源的学术研究里有一个空白,就是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似乎现在学术界都没有说清楚。”郭磊对记者表示,为什么官方会发行一张中文海报呢?中国人是否参加了奥运会?如果不去参加奥运会,主办方很难把国旗印上的。但如果没有参加奥运会,除了国内爆发了辛亥,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最终未能成行?
“这个巨大的谜团,有待学界深入的、带史料的探究。”在郭磊看来,这张海报可能会厘清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间的渊源,并且不排除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要提前到1912年。
对体育海报、宣传画的痴迷,跟他在北京市潘家园旧货市场一次“淘宝”经历有关。一张第三届全运会的海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郭磊。海报的魅力,如音乐的旋律,一击直抵人心。只一眼,历史感和浓墨重彩的故事都跃然纸上。从此,郭磊开始有意识地按照系列进行收集海报。
郭磊毕业后就一直在体育总局系统工作。专业为体育管理硕士的他,参与过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等综合性大型赛事。但他更愿意以一名奥运文化推广人的身份见诸媒体。
当时他在小球中心工作,此前也有零星收藏,他开始思考,应系统梳理中国跟奥林匹克的关系史,从此特别关注反映中国跟奥林匹克关系的相关藏品。在体育收藏界,郭磊素以专而闻名,同时著述颇丰。
1896年一份《时务报》,“它由梁启超主编。甲午战争后,西方人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所用的‘东方病夫’一词首次被《时务报》翻译为中文,用以鞭策国人自省。”
1917年的《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刊载着同志现知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我主要是以此为起点,系统梳理了红色体育的光芒。中国党领导的体育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即中国新主义体育的发展历程。”
“拂去历史的尘埃,通过系统化的藏品,能看到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们,一代代致力于体育救国、强国强种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到逐步反映我们逐渐成为体育大国,再到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样一个层次分明的历史逻辑。”郭磊说,中国和奥林匹克百余年来的不解之缘,深刻揭示了国运兴则体育兴的道理。
奥运会奖牌是收藏家们眼里的瑰宝。北京冬奥会奖牌也必然是全世界收藏家的新宠。五环同心,同心归圆,既表达“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理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汇聚在一起。
郭磊认为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奥运会是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北京冬奥会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实现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并不仅仅单纯宣传中国文化。”郭磊说,我们更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北京冬奥会提出了‘一起向未来’口号,这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相通的,一脉相承的。这个值得珍藏在全人类记忆里的口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郭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