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天游园”:康有为青岛故居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晚清到时期重要的家、思想家。
1917年康有为第一次来到青岛,印象很好,他买下青岛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的住宅,这里背山面海、风景极佳。康有为故居现在为青岛市第一个对外开放并辟建为专业特色博物馆的文化名人故居,是青岛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清光绪五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初步形成维新思想体系,撰写了享有声望的《大同书》。
清代光绪十四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受阻未达。清光绪十七年,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闻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马关条约》,极为愤慨,他与梁启超联合21省1300多名举人上,史称“公车上书”。
康有为考中进士后,在工部任职,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光绪二十四年,他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同年6月,光绪皇帝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筹备变法事宜。他领导了影响深远的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9月,慈禧发动,软禁了光绪皇帝,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历经103天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海外,自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辛亥后,康有为作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在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讨伐下失败。康有为几次努力后有了“回天乏术”之感,由此产生了购屋定居、颐养天年之想。
康有为在德占胶澳、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青岛主权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之际,先后多次发出救亡图存呼告,是一位与青岛结缘很深的历史文化名人。
中国近代名人的著作或者回忆录中,多有赞许青岛为“世外桃源”般的温柔乡,青岛成了人们的宜居理想之地。
辛亥后,康有为从海外归来,1917年应清朝第二代恭亲王溥伟之约,他第一次来到青岛,印象很好。他盛赞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
时值冬至,溥伟按清宫旧例留康有为吃馄饨,康有为激动地写下了《丁已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一诗:“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晓暾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情恋。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
1918年一战结束后,康有为再度发出收回青岛的呼吁,获知巴黎和会主权交易内幕,他吁请举国团结、一致对外,坚决收回青岛主权。次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洋政府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从日本军方手中收回对青岛的管辖权。
1923年5月,康有为再次来到青岛,住在宾馆里,胶澳督办熊炳琦热情接待了他。27日,他给家人写信:“今个人住客栈极贵,俟得屋,当电告,至时可来青岛,实远胜沪矣”。
在青岛,康有为有一位老友陈干,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此次重逢,陈干殷勤接待。康有为借住在陈干青岛观象一路5号家中,随后陈干偕夫人陪同康有为及夫人选购居所,走了几处,康有为相中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的住宅,这是一座背山面海、风景极佳的建筑,康有为出5万大洋购得。清末代皇帝溥仪曾赠康有为堂名“天游堂”,康有为将此宅取名为“天游园”,旨在远离纷争,安享惬意生活。
这里前望汇泉湾,后依小鱼山公园,环境幽静,是“文化青岛”的象征,是近现代文化的一个路标,更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殿堂。康有为说:“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
这座住宅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是青岛最早出现的德式建筑之一,始建于1899年,原为德占青岛时期德国总督副官弗莱海顿·利利恩克龙的宅邸。主楼为砖木混合结构三层小楼,建筑面积为1128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红瓦坡顶,水刷墙结合红砖清水墙,局部以花岗岩包镶,门帘多为卷式。主入口朝南,东西两侧设有边门。
康有为入住后,将住宅进行改建,一楼连接庭院,正面有个大台阶,从两侧楼梯可通往正室二楼,上设客厅、书房,三楼为卧房,房间不大,错落有致。
康有为来青岛定居时,适逢溥伟举家迁往大连,因二人颇有私交,故家具陈设多为溥伟所赠。居所陈设并无华丽欧式,均为中式家具,虽不豪华,却颇为高雅半岛体育登录入口。这幢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被记载为早期出现的德国庭院别墅,整座建筑,尽显古朴、端庄、严谨、大气。
康有为故居院落不大,绿植覆盖,主楼保留着德式建筑风格,在设计上它却并非纯德式建筑,而是混合了外廊式样和中西合璧的痕迹。入门处是团团的绣球花迎宾,楼上匾额为康有为刘海粟先生86岁高龄时亲笔所书“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定居青岛后,登崂山、步海湾半岛体育登录入口、观天象、赏樱花,颇为惬意,他高兴地说:“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风景极佳,盛暑不热”,心情舒畅,挥毫赋诗,留下大量诗文、书法。
1924年,康有为在青岛李村枣儿山(又称象耳山)购地2亩,择墓地,筑寿堂,准备终了归宿。他写下了《甲子夏六月,得青岛德国旧提督楼,赋示曼宣婿及诸孙》,记述其得到新居时的心情:“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
综观康有为一生,他学贯中西,是硕学大儒、一代宗师,迹遍全球,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青岛主权回归等历史事件中,无不闪耀着他的激愤和呐喊。
康有为故居为青岛市第一个对外开放并辟建为专业特色博物馆的文化名人故居,是青岛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隐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丰富的内涵,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记载和彰显着康有为思想成就及传奇人生。
2012年1月,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开始进行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录书法、绘画、瓷器、木器等11大类馆藏文物,共计282件套(383件),其中珍贵文物138件套,一般文物124件套,新发现文物20件套。普查形成了数据报表、报告、记录、登记表、照片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光盘等44份普查资料,汇总成调查资料卷、行政资料卷、汇总资料卷等三卷普查档案。
2000年初,青岛市政府拨出专款,由青岛市文物局全面维修康有为故居,并于同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康有为故居陈列馆重新修复开放后,增加了《康有为生平图片展》和《康有为藏品珍品展》两个展览,图片展以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康有为坎坷的一生。
藏品珍品展出了康有为书法原作、使用过的器物以及海内外时收藏的艺术珍品。康有为后代捐赠的不少珍品也同时与观众见面。这两个展览的不少文物资料均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